为了鼓励优秀论文作者,根据《〈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优秀论文奖评选办法(试行)》规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开展了2025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本次评选范围为2019—2024年正式发表的论文,通过定量化初选和专家评审会,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为确保本次优秀论文评选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社会监督,现将评选结果通过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网站和《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30日—10月13日,公示期间,社会各界对优秀论文如有异议,均可向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提出。
联系人:程云,郭雪芳,于萌
电话: 010-62338031,62336042,62336872
E-mail:sbxh035@263.net
附件:
2025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示目录
|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年  | 
			
			 发表期  | 
		
| 
			 盐胁迫对黑果枸杞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 
			
			 李远航;贺康宁;张潭;张震中;尹宝丝;林莎;王莉  | 
			
			 2019  | 
			
			 1  | 
		|
| 
			 2  | 
			
			 光伏电站工程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以甘肃河西走廊荒漠戈壁区为例  | 
			
			 周茂荣;王喜君  | 
			
			 2019  | 
			
			 2  | 
		
| 
			 3  |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  | 
			
			 娄义宝;史东梅;蒋光毅;金慧芳;陈正发;林姿  | 
			
			 2019  | 
			
			 5  | 
		
| 
			 4  | 
			
			 近50年我国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综述  | 
			
			 程诗悦;秦伟;郭乾坤;徐立荣  | 
			
			 2019  | 
			
			 3  | 
		
| 
			 5  |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 
			
			 贺秀斌;鲍玉海  | 
			
			 2019  | 
			
			 4  | 
		
| 
			 6  | 
			
			 基于SWAT模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气候变化对元江流域径流的影响  | 
			
			 程程  | 
			
			 2020  | 
			
			 5  | 
		
| 
			 7  | 
			
			 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  | 
			
			 李常准;陈立新;段文标;李少然;李亦菲;于颖颖; 朱佳慧;赵戈榕  | 
			
			 2020  | 
			
			 1  | 
		
| 
			 8  |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影响的研究进展  | 
			
			 刘国子;杨凤根;许斌  | 
			
			 2020  | 
			
			 4  | 
		
| 
			 9  |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结皮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  | 
			
			 李宁宁;张光辉;王浩;张宝军;杨寒月  | 
			
			 2020  | 
			
			 1  | 
		
| 
			 10  | 
			
			 黄河径流与输沙关系演变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 
			
			 姚文艺;高亚军;张晓华  | 
			
			 2020  | 
			
			 4  | 
		
| 
			 11  | 
			
			 基于RSEI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 
			
			 魏雨涵;钱建平;范伟伟;李彭  | 
			
			 2021  | 
			
			 1  | 
		
| 
			 12  | 
			
			 2000—2018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 
			
			 李依璇;朱清科;石若莹;苟清平  | 
			
			 2021  | 
			
			 4  | 
		
| 
			 13  | 
			
			 不同林龄刺槐林植被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赵丹阳;毕华兴;侯贵荣;崔艳红;王宁;王珊珊; 马晓至  | 
			
			 2021  | 
			
			 3  | 
		
| 
			 14  |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异及影响因素  | 
			
			 邱德勋;赵佰礼;尹殿胜;穆兴民;高鹏  | 
			
			 2021  | 
			
			 3  | 
		
| 
			 15  |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杨霞;陈丽华;郑学良  | 
			
			 2021  | 
			
			 2  | 
		
| 
			 16  | 
			
			 中国东部地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 
			
			 邱思慧;林少颖;王维奇  | 
			
			 2022  | 
			
			 3  | 
		
| 
			 17  | 
			
			 1956—2017年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 
			
			 范俊健;赵广举;穆兴民;田鹏;王瑞东  | 
			
			 2022  | 
			
			 3  | 
		
| 
			 18  |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评述  | 
			
			 高广磊;殷小琳;丁国栋;赵媛媛;孙桂丽;王陇  | 
			
			 2022  | 
			
			 1  | 
		
| 
			 19  |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  | 
			
			 于海鹏;杨翔惟;黎家作;张春平;袁希功;黄昱楠; 刘霞  | 
			
			 2022  | 
			
			 4  | 
		
| 
			 20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石漠化区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模型  | 
			
			 杨佳琦;郭建斌;汤明华;周金星;万龙  | 
			
			 2022  | 
			
			 3  | 
		
| 
			 21  | 
			
			 区域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 
			
			 李智广;王隽雄;王海燕  | 
			
			 2023  | 
			
			 1  | 
		
| 
			 22  | 
			
			 福州东湖湿地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 
			
			 谢杨阳;刘旭阳;金强;黄佳芳;黑杰;林少颖;黄庄;候宁;王维奇  | 
			
			 2023  | 
			
			 4  | 
		
| 
			 23  | 
			
			 河湟谷地近20年耕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应  | 
			
			 程玉卓;赵文婷;焦菊英;张丽萍;曹雪;陈同德; 李建军;张子琦  | 
			
			 2023  | 
			
			 1  | 
		
|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 
			
			 王佳妮;王云琦;李耀明;魏商;李成;王玉杰;戚海梅  | 
			
			 2023  | 
			
			 6  | 
		|
| 
			 25  | 
			
			 不同植被类型根系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 
			
			 陈钰馨;郑博福;傅赫;罗诚康;江旖慧;朱锦奇  | 
			
			 2023  | 
			
			 1  | 
		
| 
			 26  | 
			
			 植被调控水土流失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 
			
			 田培;毛梦培;潘成忠  | 
			
			 2024  | 
			
			 1  | 
		
| 
			 27  |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下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响应  | 
			
			 赵阳;张永娥;王昭艳;张国军;辛艳;刘冰;魏小燕  | 
			
			 2024  | 
			
			 1  | 
		
| 
			 28  | 
			
			 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测算方法  | 
			
			 曹文洪;张晓明;张永娥;刘冰;王友胜;赵阳;殷小琳;韩晓  | 
			
			 2024  | 
			
			 1  | 
		
| 
			 29  | 
			
			 退耕还林前后渭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  | 
			
			 吴常雪;翁学先;徐瑞瑞;高鹏;穆兴民;赵广举  | 
			
			 2024  | 
			
			 4  | 
		
| 
			 30  | 
			
			 基于LMDI模型的湖北省农业水足迹时空分布与驱动力研究  | 
			
			 杨润丁;杨冬民  | 
			
			 2024  | 
			
			 1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