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7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前沿态势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省地理学会、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西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国内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相关师生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李占斌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蔡崇法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史志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彭新华研究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张光辉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晓明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熊东红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张斌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贾国栋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李忠武教授等12位专家学者,分别就“水土保持:成效、挑战与创新”、“流域径流能量与侵蚀产沙过程”、“土壤侵蚀与土壤结构”、“流域水文连通性与碳氮输移过程”、“黑土地侵蚀与粮食安全”、“近自然水土保持”、“切沟侵蚀预报研究进展与展望”、“国内沟蚀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水土保持对陆域系统碳过程的影响”、“围墙—大小凉山坡耕地水土保持新措施”、“北方地区典型人工林水分利用过程与影响机理研究”、“土壤侵蚀与碳循环研究进展与挑战”做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紧扣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前沿,引发了在场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
与会专家认为,新时期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要积极转变、创新水土保持理念,重视深层次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结合AI技术开展自主土壤侵蚀模型研发,同时加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土壤侵蚀致灾机理、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效率与成效。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在新时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方向上达成了重要共识,为推进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积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