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价会,对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基于水分平衡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高质量发展与功能可持续技术研究”进行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专家来自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朱金兆教授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

依照科技成果评价程序,评价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成果主要完成人对项目成果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以晋西黄土区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多源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小流域尺度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精准测量、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可视化三维立体侵蚀地形图生成、基于零通量面动态自动识别和计算的水土保持植被耗水量精准测算、基于水分平衡的水土保持植被功能导向的密度动态优化等四项技术。
该成果可为小流域尺度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自动化监测、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价值实现、基于水分平衡与生态功能导向的水土保持林结构动态调控,以及水土保持植被建设与功能持续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三维立体侵蚀地形图生成技术可成为水土流失地区侵蚀沟发育及灾害风险点识别、治理措施的对位布设与效益评估等的可视化高效实用工具。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水土保持林建设、水土流失监测、生态服务功能的科学评价等提供重要支撑,推广潜力大,符合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