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专业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学会、单位会员: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印发《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25〕12号)及《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函组字〔2025〕29号)相关规定和要求,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组织开展2025年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选名额
推选名额分为延续名额、新增名额。
1.延续名额。经2023年中国科协推荐(提名)的有效院士候选人,符合2025年院士候选人标准和条件且本人有意愿继续通过中国科协推荐(提名)的,经学会严格把关后,直接报送至中国科协。延续名额只减不增,不可更换人选,不可更换院别。
2.新增名额。中国科协根据一流学会评估情况等统筹分配,不区分院别。
二、推选院士候选人标准和条件
严格执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细则。
1.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候选人应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中国公民,可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2.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候选人应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3.延续和新增推选人选应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个人会员且符合院士候选人资格条件。1个新增名额可只按照院士候选人资格条件推选,其他名额还需要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
1)新增推选人选向中青年科技人才倾斜,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重点关注55周岁以下人选;
2)新增推选人选向西部边远地区(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各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人才倾斜,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重点关注在西部边远地区工作累计20年及以上人选;
3)新增推选人选向科技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人才倾斜。
4.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凡2019、2021、2023年已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或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两院合计连续3次的,2025年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
6.因品德失范、严重学术不端和违反科技伦理等问题受到处理的人员,以及因违纪违法等问题受到处理且尚在影响期内、或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不得作为院士候选人。
7.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以及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企业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等技术负责人及所属研究机构负责人可视情况适当放宽。
8.可推荐(提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具体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要求执行。
三、推选工作程序
1.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和相关单位网站发布《关于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2.组织推荐。学会组织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省级学会开展推荐工作。按业务管理权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学会推选工作须经省级科协负责统筹把关后,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3.组织初审
1)候选人请于5月13日17:00前登录中国科协智慧评审系统(https://kecaihui.cast.org.cn)凭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码330DFA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荐码54746F在线填写有关内容和上传附件材料(具体以系统提示为准)提交至学会。
2)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小组对被推选候选人申报材料逐一登记整理,根据推选院士候选人类别进行分类。
3)组织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推选专家委员会召开2025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选会,对被推选候选人进行学术审核,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被推选人。参加投票的专家应超过推选专家委员会人数的三分之二,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人选,才有资格向中国科协推选。
4.审核把关。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按照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关要求组织完整材料,对被推选人的主要成就及科学道德等方面情况进行确切的了解,并由材料审核小组对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由被推选人所在单位要对候选人学术成果真实性、科研诚信、作风学风和材料不涉密等情况进行把关,签署审核意见,加盖单位公章。
5.报送结果。公示无异议,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小组将推选结果报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长办公会审定后(会议可以采用通讯方式),报送中国科协。
四、推选工作要求
1.院士候选人仅可通过院士提名或学会一种方式推荐(提名),通过中国科协推荐(提名)的,仅可经一个推选单位推选。
2.坚持院士标准。坚持“四个面向”,着重推荐(提名)长期奋战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的科研人员,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突出科学家精神和学术道德。各推选单位应严格按照院士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根据分配的名额组织开展推选工作,坚持宁缺毋滥。
3.坚持“三优、三减、三严”。学会要坚持“国之大者”,突出政治标准和国家使命,坚持优先国家需要、优选顶尖人才、优化人选结构,坚持减少科技工作者负担、减少对科技界的扰动、减少推选工作成本,坚持严把选拔标准、严格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
4.坚持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同行评议作用,独立自主地开展推选工作,确保推选规则和流程公开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非学术因素干预。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5.学会应充分了解掌握本行业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状况,全面做好深入细致的组织服务工作。要在人才发现和选拔中充分听取所联系的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人事人才有关司局和多方面专家意见,拓宽渠道、扩大视野。
6.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及重要敏感事项,违反保密规定将取消候选人资格。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胜男
电 话:010-62336045 邮 箱:sbxhpjb@163.com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2025年4月30日